北京美尔斯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磁宝说磁
万物皆有磁,磁宝带你了解磁的世界
密云告急!红色暴雨预警下,科技预防地质灾害有多重要?
  •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29日
  • 浏览量:18

近日,北京密云持续强降雨,气象局也不断发布灾害预警。7月27日8时,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联合市气象局升级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红色预警,7月27日8时至7月28日8时,密云西北部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险很高(红色预警);密云中部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险高(橙色预警);密云东南部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险较高(黄色预警)。

导出图片Mon Jul 28 2025 16_43_16 GMT+0800 (中国标准时间).png


地质灾害的严峻现状

密云洪水过后,土壤含水量饱和,山体结构变得不稳定,为山地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山地滑坡可能会突然发生,大量的土石沿着山坡滑落,掩埋道路、房屋,阻断交通,给救援工作带来极大困难。泥石流则如汹涌的泥浆洪流,所到之处,一切皆被冲毁。这些地质灾害的突发性和强大破坏力,让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处于极度危险之中。

现代科技大显身手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众多先进技术为地质灾害的提前预防提供了可能。

广西自然资源部门专门在一些险情较为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安装了自动监测预警设备。在百色市德保县暮洞村的一个山坡上面就装着预警设备泥位计,它可以提前预测出泥石流灾害发生的可能。泥位计还连着山坡下面的应急预警喇叭,以便通知村民们及时撤离。

导出图片Mon Jul 28 2025 16_44_45 GMT+0800 (中国标准时间).png

目前,我国已构建起了 “空天地” 一体化遥感监测技术体系。卫星遥感利用光学卫星和雷达卫星,能够从高空对大面积区域进行监测。光学卫星可以拍摄高分辨率的地表图像,帮助识别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区域,如通过分析山体的形态、植被覆盖变化等,判断是否存在滑坡风险。雷达卫星则能监测地表形变,哪怕是极其微小的地面位移都能被察觉。

导出图片Mon Jul 28 2025 16_45_17 GMT+0800 (中国标准时间).png

卫星和航空遥感技术。航空遥感和无人机遥感则在卫星监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监测的精细程度。无人机可以灵活地深入到一些地形复杂、人员难以到达的区域,快速获取高清影像和地形数据,对疑似隐患点进行详细勘查。过去地质人员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跋山涉水去测量滑坡体、监测隐患点,如今一架无人机几次起降就能完成过去好几天的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弱磁探测技术的发展,能够探测到极弱磁场变化的超导磁力仪可以应用到地质的监测。这项技术能主动深入地下 “探脉”—— 通过捕捉地质体天然磁场的细微差异,精准解析地下结构的密度分布、物质质量差异及构造完整性。举例来说,在可能发生山体滑坡的区域,它能探测到山体内部岩石松动、土壤位移引发的地磁异常,提前预估滑坡风险;针对桥梁与道路,可检测其地下基础结构因雨水浸泡等因素导致的磁场变化,判断桥梁与道路的稳固程度。这种从地质本源出发的预判,让防灾工作从 “被动应对” 转向 “主动设防”,可以使相关部门能提前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筑牢防线 。


科技预防的意义

现代科技在地质灾害提前预防中的应用,意义重大。它极大地提高了我们对地质灾害的监测能力和预警准确性,让我们能够在灾害发生前及时采取措施,组织人员撤离,减少生命财产损失。同时,也为相关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防灾减灾策略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使防灾减灾工作更加有的放矢。

面对地质灾害频发的现状,现代科技为我们带来了希望和保障。超导磁力仪等先进技术的应用,“空天地” 一体化遥感监测技术体系的构建,以及各种地面监测设备的协同工作,共同为我们编织了一张严密的地质灾害预防网。在未来,我们应继续加大对相关科技研发的投入,不断完善监测预警体系,让科技更好地服务于地质灾害预防工作,守护我们的家园和生命安全。

关于磁量子实验室


我们面向每一位怀揣科学好奇的 “探险者”,探索“万物皆有磁”的终极密码,追踪全球量子科技前沿动态,提供清晰严谨的解读;揭示物质深处的磁现象奥秘,帮助公众领略微观世界的奇异魅力。


Q-MAP

磁量子实验室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