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
冠状动脉严重狭窄(通常定义为管腔狭窄程度≥70%)是冠心病的重要表现,及时准确地识别对于血运重建决策和预后改善至关重要。目前,冠状动脉CTA和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是主要诊断手段,但分别存在辐射、造影剂损伤或有创操作相关风险。因此,开发一种无创、高精度且可反映心肌缺血电生理变化的功能学评估工具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心磁图(Magnetocardiography, MCG)作为一种无创性心脏电磁成像技术,对心肌复极过程中产生的微弱磁场高度敏感,尤其擅长捕捉传统心电图难以发现的局部电活动异常。 Shin等基于108例疑似或已知冠心病患者的MCG数据,系统分析了包括T波评分、T波离散度等多个复极相关参数,旨在构建一个能够有效判别是否存在显著冠状动脉狭窄的预测模型!
T波评分(T-wave score)主要用于评估T波磁场分布的形态异常性和空间紊乱程度,而T波离散度(T-wave dispersion)则反映了心室复极时间在不同心肌区域之间的变异程度,其增大通常提示心肌电活动存在空间异质性,常见于缺血心肌区域。这些参数共同揭示了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的心肌复极紊乱及电生理不稳定状态。
Shin团队采用多变量统计分析,将上述MCG参数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以狭窄≥70%作为金标准)进行对照,构建出一个综合评分模型。该模型显示出优异的诊断性能,预测严重狭窄的敏感度达到89%,特异度为74%。高敏感度意味着该模型能够有效识别出真正存在显著狭窄的患者,避免漏诊;而74%的特异度表明其在排除非狭窄患者方面也具备较好的能力,可作为有效的无创筛查和辅助诊断工具。
该研究的价值在于证实MCG所提取的复极参数可作为冠状动脉功能学评估的有效生物标志物。它不仅弥补了传统解剖学成像无法直接反映心肌电生理状态的不足,也优于常规心电图在检测微小缺血电信号方面的局限。这一模型有望用于冠心病高危人群的无创筛查、胸痛患者的危险分层以及血运重建术后患者的复诊监测。
Shin等基于 MCG T波参数构建的预测模型为无创诊断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提供了新方向,具有良好的临床转化前景。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扩大样本量,优化模型参数,并探索其与FFR等功能学指标的对照关系,以推动 MCG 在冠心病精准诊疗中的广泛应用。
END
参考文献:
Shin ES , Park SG , Saleh A ,et al. Magnetocardiography scoring system to predict the presence of obstructiv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 Clin Hemorheol Microcirc, 2018,70(4):365-373. DOI: 10.3233/CH-189301 .
声明:如有心脏不适,请及时就医,本文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