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美尔斯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首医康养
科普健康知识,守护大众健康
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必看:超导心磁图仪检查究竟有多重要?
  •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24日
  • 浏览量:37

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当下,猝死事件频发,成为人们健康的一大威胁。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一年约有 54.4 万人死于心脏性猝死,平均每分钟就有一人发生猝死,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攀升。

有研究表明,通过解剖 5516 例猝死者的尸体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心源性猝死人群、易激动或过度劳累者以及 30 至 63 岁的中年人,是猝死的高危群体。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超导心磁图仪检查对于这些高危人群来说,有着不可忽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高血压患者:超导心磁图仪的 “精准护航”

高血压作为导致猝死的 “重灾区”,在有既往病史的猝死人群中患病率高达 37.95%。长期高血压会使血管脆性增加,血压骤升时极易引发血管破裂出血,进而诱发猝死。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超导心磁图仪检查能够检测出心脏的生物磁信号变化,这些变化往往能在早期反映出心脏因长期高血压所受到的细微影响。

例如,心脏在高血压的压力下,心肌的电活动可能会出现异常,这种异常在普通检查中可能难以察觉,但超导心磁图仪凭借其超高的灵敏度,可以捕捉到这些微弱的变化,让医生提前发现心脏潜在的病变风险,及时制定干预措施,预防猝死的发生。


心源性猝死高危者:早期诊断的 “关键钥匙”

心源性猝死在所有猝死患者中占比约 6 成,每年约有 700 万人因心脏疾病导致死亡。而以冠心病为主的缺血性心脏病,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主要病因。冠心病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致使血管狭窄或堵塞,影响心脏供血。

超导心磁图仪在检测这类心脏疾病时优势明显。它可以检测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肌缺血区域的磁信号变化。当冠状动脉出现狭窄或堵塞时,相应心肌区域的血液供应不足,其电生理活动会发生改变,进而产生异常的磁信号。超导心磁图仪能够清晰地呈现这些变化,帮助医生确定缺血的部位和程度,对于早期诊断冠心病,尤其是在疾病还处于无症状阶段时发现病变,有着关键作用,为后续的治疗争取宝贵的时间,大大降低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情绪劳累 “受害者”:健康隐患的 “侦察兵”

约半数猝死患者生前有过于激动、劳累的过往史,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分别占比 26%、25%。在情绪激动或过度劳累的状态下,人体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变化,如情绪激动会促进冠脉炎症,增加斑块易损性;过度劳累会使心脏负担加重,出现心率加快、血压上升等问题,这些都极易诱发猝死。

超导心磁图仪检查对于这类人群同样必要。在患者处于不同生理状态下,监测心脏的磁信号是不同的。比如,当一个长期处于过度劳累状态的人进行超导心磁图仪检查时,仪器能够捕捉到心脏因疲劳而产生的电生理异常磁信号,即使此时患者还未出现明显的症状,医生也能根据这些信号判断心脏的健康状况,提醒患者调整生活方式,并进行必要的治疗,预防猝死悲剧的发生。


中年群体:健康防线的 “坚固盾牌”

30 至 63 岁的中年人,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多数处于亚健康状态,且很多人不重视体检。他们在加班熬夜、休息不足的情况下,心脏负担过重,容易诱发心源性猝死。

对于这一庞大的猝死高危群体,超导心磁图仪检查是守护他们心脏健康的有力武器。由于中年人可能因忙碌而忽略身体的细微变化,普通体检又难以发现早期心脏病变,超导心磁图仪的高灵敏度和精准检测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它能够在常规体检无法察觉的情况下,发现心脏的早期病变,为中年人的健康保驾护航,让他们及时了解自己的心脏状况,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猝死预警时:精准诊断的 “可靠助手”

猝死虽然发生突然,但并非毫无征兆。约半数心脏骤停患者在发病前数小时、数天、数周内会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出汗等症状。超导心磁图仪在发现这些潜在风险方面也能发挥关键作用。当患者出现这些疑似症状时,超导心磁图仪检查可以进一步明确心脏是否存在器质性病变。通过对心脏磁信号的分析,医生能够判断这些症状是由功能性因素引起,还是心脏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病理改变,从而做出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超导心磁图仪检查对于高血压患者、心源性猝死高危人群、易激动或过度劳累者以及 30 至 63 岁的中年人这些猝死高危群体来说,是一种极具价值的检查手段。它能够早期发现心脏潜在病变,为预防猝死提供重要依据,在守护人们心脏健康、降低猝死发生率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猝死高危人群应重视超导心磁图仪检查,将其作为守护自身健康的重要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