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美尔斯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首医康养
科普健康知识,守护大众健康
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精准监测——超导心磁图仪的临床价值
  •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15日
  • 浏览量:68

作为目前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尤其适用于冠状动脉狭窄或堵塞的患者。通过这一介入治疗,能够有效恢复患者血流情况,缓解胸痛症状,改善心脏功能。

然而,某些患者即便实施了支架植入,血管依然可能再度狭窄,这一现象被称为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ISR),高发时间为术后3个月至13个月。研究表明,冠状动脉植入支架治疗后有约20%的病例可能出现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如果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本就很复杂,那么支架再狭窄的发生率可高达60%。


术后精准监测与鉴别诊断是优化治疗策略的关键。传统临床评估手段(如症状自评、心电图)存在主观性强、灵敏度不足等局限。冠状动脉造影属有创性检查且辐射暴露风险较高,并且不适用于已做过手术的人群。近年发展的超导心磁图仪(MCG)为冠心病诊疗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技术优势

  • 高灵敏度检测:通过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捕捉心脏电活动产生的微弱磁场,可发现早期心肌缺血;
  • 无创无辐射:无需使用造影剂或放射性示踪剂,特别适用于支架术后患者及反复检查患者;
  • 三维立体无差别测量:超导心磁图技术实现缺血灶的精准定位,分辨率达微米级;
  • 微血管评估:对支架术后微循环障碍具有独特诊断价值,可区分器质性狭窄与功能性缺血。

临床应用价值

  • 术后随访:建议所有 PCI 患者在术后 3、6、12 个月进行MCG检查,建立个性化电磁生理指数;
  • 症状鉴别:对胸痛待查患者,MCG 可有效区分心源性与非心源性胸痛;
  • 功能评估:量化评估支架段血流储备分数(FFR),指导是否需要再次血运重建;
  • 科研支持:为心肌缺血提供客观量化指标。


专家建议

  • 对于支架术后出现胸痛复发、心功能不全或运动耐量下降的患者,应优先选择MCG 进行无创评估;
  • 对高风险患者(糖尿病、慢性肾病、多支病变),建议将 MCG 纳入常规随访体系 ;
  • 医疗机构应加强 MCG 技术培训,建立规范化操作流程,提升冠心病诊疗同质化水平;

超导心磁图仪作为冠心病管理领域的革新工具,不仅填补了 PCI 术后功能学评估空白,更通过早期预警、精准分型为医患协作提供科学依据。

目前,国内已有多家三甲医院配备超导心磁图仪,研究表明,超导心磁图仪在检测心肌缺血方面具有高达 93% 的敏感度和 87% 的特异性,远超过心电图和其他非侵入式检查方法。随着技术进步与设备普及,MCG 有望成为检查冠心病的金标准,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更安全的医疗服务。